第(2/3)页 “臣以为。” “理当镇守邯郸,与秦军血战到底。” “昔日我大赵能够守得住,如今在大王的统领下同样也能。” “大赵,不可战胜!”郭开站出来,大声说道。 此话一落。 满朝的赵国大臣全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郭开。 哪怕是赵佾。 所有人都觉得非常的奇怪。 “今天这是怎么了?” “最贪生怕死的郭开竟然不怕死了,还要支持留守邯郸?”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 “郭开今天吃错药了。” “他怎会赞同死守?” 众多大臣全部都震惊的看着,完全没有想明白郭开竟然会赞同防守邯郸。 而在百官诧异的目光之中,郭开心底冷笑:“秦王可是说了,无论如何不能让赵偃逃到代地,这可是大功一件,关系我未来的富贵荣华。” 看着郭开如此坚定镇守邯郸。 赵偃眼中也是闪过一道异色,随后想到:“看来丞相是想到了李牧执掌兵权,会对寡人产生威胁,所以才会说坚守邯郸,唯有此,寡人才会有机会将李牧的兵权给夺了。” 想到这。 赵偃心中一定,给了郭开一道只有你懂寡人的眼神。 然后大声道:“丞相都有如此报国之心,此乃寡人之福,大赵之福。” “寡人决定了。” “死守邯郸,与秦军血战到底。”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再调拨兵马来支援邯郸。”赵偃沉声道。 “启奏大王。” “在代地尚有二十万边军,近十万郡兵。”郭开大声道。 “丞相所言有理,在代地袭扰的秦军不多,只要稳固边境,秦军绝对无法破境。” “而且我大赵骑兵乃是天下第一,胡服骑射乃天下之最,这绝非秦骑能够相比。” “只要留下十万胡服骑射镇守代地,可保代地不失。”一个郭开一党的大臣大声启奏道。 “臣附议。” “并且,还需李牧上将军亲自率军来援,如此方可击退秦军。”郭开立刻道。 看着郭开与其党羽一唱一和。 赵佾想要开口,却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了。 毕竟如今邯郸已经危险。 “拟诏。” “召李牧归来。”赵偃当即下诏。 待得朝会散去。 赵偃寝宫内。 “丞相,你对寡人当真是无比忠诚。” “你知道寡人如若去了代地或许会被李牧威胁,毕竟他一向是支持赵佾的。” “如若他以兵权相逼寡人退位,那寡人就完了。” “满朝文武,唯有丞相为寡人考虑。”赵偃一脸感动的看着郭开道。 一听这。 郭开心底也是一懵。 但很快回神:“大王圣明,臣誓死为大王效忠。” “寡人下诏派颜聚去代地接管李牧的兵权了。” “除此外,也让李牧先行归于邯 郸。” “他的确有统兵能力,但必须让寡人掌控在手。”赵偃沉声道。 “大王。” “李牧毕竟执掌了二十多万兵权,如若他不愿该当如何?”郭开立刻问道。 赵偃眉头一皱:“此事,唯有丞相你亲自去办,如若他不交出兵权……” 赵偃话音一顿,眼中闪过杀意。 郭开心底一喜,当即道:“臣明白。”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咸阳! 王宫朝议大殿。 “彩,当真是彩啊!” “庞煖统兵三十万镇守武安城。” “一日,仅仅是一日。” “我大秦就攻破了如此重兵防守的武安城。” “武安城之后便是邯郸,相隔不过百里。” “赵亡已成定局。” 嬴政大笑着喝彩着。 他手中握着战报,可以看到此刻他有多么高兴。 “大王。” “从此战报来看。” “赵封将军又夺下了这一次大破武安城的首功啊。” “他身先士卒,攻破西城,方让赵军在城中的防线崩溃。” “此功当归赵封将军啊。”尉缭大笑着启奏道。 “吾大秦有功必赏。” “尉卿,此功给赵封记下。” “待得灭赵之后,孤一起封赏。”嬴政大笑着道。 武安城攻破,邯郸在望,灭赵在望。 嬴政也是显得极为兴奋。 幼年时的一切屈辱都将洗刷了。 “大王圣明。”尉缭大声高呼道。 “此番吾大秦锐士兵临城下,也是时候去邯郸了。” “孤等这一日已经很久了。”嬴政脸上浮起了一抹锐气,缓缓开口道。 “大王万万不可。” “如今赵国尚未彻底覆灭。” “邯郸也未曾攻克。” “大王不可前往这战乱之地。”王绾当即站出来劝说。 “父王万万不可前往赵国。”扶苏也是当即站出来劝说。 “请大王收回成命。” 满朝文武纷纷高呼道。 而嬴政表情平淡,一抬手。 大殿内的高呼声瞬间安静了下来。 “孤幼年时在赵国为质,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 “当初离开赵国时,孤就暗暗立誓,他日一定会以君临之姿再临赵国。” “灭赵!” “除了是孤承继了历代先王一统天下的大愿,更有孤心中的私愤。” “如今吾大秦兵临邯郸,孤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嬴政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语气。 满朝文武都清楚明白。 嬴政已然是下定了决心,无从更改。 “大王若是前往邯郸,国政该如何?” 王绾眼珠一转,立刻站出来询问道。 显然。 他这老狐狸心里是抱有几分心思的。 如若嬴政离国,如若由扶苏来理政,这就无形之中奠定了扶苏的地位。 对于扶苏而言。 这绝对是好事。 “孤离开不会超过一月。” “政务之事,王相,隗相,内史,廷尉四人定议。” “至于审阅之事,以尉卿批阅。”嬴政缓缓开口道。 被点到了名字的众人心中一喜。 但是在王绾与隗状的 心底,此刻却是有些失望。 因为嬴政并没有让扶苏理政,这代表着扶苏在嬴政心中的地位没有达到储君的地步。 “臣等领诏。” 被点名的几个朝臣站了出来,恭敬领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