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搬家-《国潮1980》
第(3/3)页
陈颂也说,“让我说你点什么好啊,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很不地道啊。孙子!你丫现在就是给我五千五,这车我也不卖你了。”
那沪海人可没想到自己就抱怨一句,因为选错了对象,会遭这么大的雷劈。
一时间,不但被气势汹汹的刘洋吓得节节后退。
更是不明所以有点懵圈,愣愣的看着刘洋开路,宁卫民带着陈颂拿着行李走出了房间。
等到对方锁好了门,走到外面,他才终于醒过味儿来,可当他再快步追到门外打算解释几句,说点软话,却也于事无补了。
因为他眼睁睁看着陈颂亲手把他那辆二手的自行车,放在了宁卫民开来的五十铃面包车里,然后人也上了车,就此绝尘而去。
对方居然是开车来接他们的?
这让这个沪海人真是没想到。
他立刻意识到两个楼下邻居的境遇恐怕由此真的要往上走了。
心里登时酸酸的,除了懊恼刚才错失良机之外,也不知道是在羡慕,还是在嫉妒。
至于宁卫民他们,上了车还在数落那沪海人的不是呢。
不知道是不是平日里没人说话,还是今天搬家高兴的,反正刘洋今天这嘴有点碎。
滔滔不绝,把刚才那个沪海人小气到偷同屋牙膏用的丑事也拿出来说。
还说最绝的是他同屋,那个也是个沪海人,居然颇有生活智慧。
发现牙膏少了,怀疑同屋偷用,但空口无凭,又怕对方狡赖不认。
因此想来想去,就偷摸在牙膏里塞了一根火柴,如果对方偷用了,火柴就被压出头来了,最后果然发现对方的行径。
“真是不可思议,这点聪明都用这儿了。”宁卫民不由感慨。
心说了,从国内出来的人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的人都有。
这样的主儿,即使是自己的同胞,也很难生出好感来,甚至有可能败坏华夏人的声誉呢。
而刘洋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他却没留神,开了地域炮。
“其实也没什么不可思议的。沪海人本来就是这么斤斤计较的,吃饭都得按米粒儿来数。刚才那主儿就是沪海一小工人,眼皮子太浅,没什么见识,见识决定人品。”
结果倒是陈颂来替坏人打抱不平了。
“你这话就不对了。无论哪里人,都有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也都有好人和坏人。你不要打击一大片嘛。沪海人也有局气仗义的。你忘了褚兄了嘛。褚兄可是帮了我们不少啊。做人不能没有良心。”
一席话说的刘洋赶紧改口,连连称是。
而这倒是让宁卫民对这位褚兄也好奇起来,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他们口中所说的这个褚兄,名叫褚浩然。
来日本前,是《沪海日报》一个编辑。
因为是沪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专业就是日语,所以他来了日本很占便宜。
一到东京就找到了工作,先开始在饭馆端盘子,后来负责开票,一个月十七八万円,妥妥的。
除此之外,这个褚浩然还经常写一些小品和笑话文字投稿日本小报,赚点稿费。
而且由于知道同胞找工作存在不小的语言障碍,他在休息日的时候,还会去高田马场人力市场,免费给华人老乡当翻译。
他非常愿意利用自己的日语水平,替他们跟那些雇人的老板交涉。
虽然不能说有讨价还价的底气,但问清雇佣条件是可以的。
刘洋和陈颂就是因此受过他多次的帮助。
总之,全面衡量此人,是自费出国留学里比上不足比下不足的幸运者。
最难得的是愿意伸出援手,利用自己的知识免费帮助同胞,这可是太难得了。
宁卫民回想起前世自己看网络媒体,大部分对国外留学生群体的生存环境描述,不是一盘散沙,就是得防备老乡坑老乡。
有人甚至说,在海外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华人。
宁卫民就觉得像褚浩然这样的人值得尊重,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华人是自己真正的同胞,于是不免起了结交之心。
他一边开车一边对陈颂和刘洋说,“你们和这位褚兄还有联系吗?如果能联系上,找个时间介绍我们认识一下吧?”
刘洋没明白他的心思,只是忙不迭的应承,“好好好,我有他的电话,回头我就跟他讲,看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吧。”
陈颂却多想了一步,“宁总,你不会还有工作机会可以给他吧?要是那样,可就太好了……”
宁卫民则是淡淡一笑,“工作机会,我当然有了。我又不止饭庄和废品收购这两个买卖。但还得先看人才行。如果真像你们说的那样。他是个热心善良又能干的好人。那我们大家才能相处得来,才能合作愉快。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