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宦党功过-《汉帝崛起》
第(2/3)页
外戚本应是皇权的代理人和拥护者,可由于他们的出身及利益立场,却往往变成了皇权的制约者和争夺者。
外戚利用身份的特殊性,一边勾连内宫,一边联合世族与士人,左右逢源,专行擅权之事。
皇帝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权益,不得不扶持另一拨代理人,那就是依附于皇权的宦官。宦党也就是这么形成的。
宦党成势以后,一样走上了专权的路。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皇权朝堂这个山头上,外戚和宦官就是两只老虎,而权力就是他们争夺的食物。
这两方势力的争斗终于在汉桓帝时达到了顶峰,最终引发了史称“党锢之祸”的流血冲突事件。
由于宦官与皇帝立场更为接近的原因,在桓帝的支持之下,此次事件以宦官获胜而告终。
而另一方面,以贵戚、士大夫结合的一边遭遇惨败,参与冲突的士人要么被下狱处死,要么被禁锢仕途。
此次党锢之祸,除了表面的胜败及局势变换之外,也产生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变化,那就是党争变得更为表面化。
宦官因此而进化成了更具团体性质的宦党,而部分士大夫也对宦党更为同仇敌忾,形成了事实上的党人,尽管他们自己不承认。
此后党争越发激烈,终于在新帝也就是刘宏登基之后,爆发了更大的流血冲突事件。
以新一任外戚窦武、名士陈蕃为首的党人再次向宦党发动了进攻,最终依然是以失败而告终,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此次虽然天子换人了,但事件后续结局及处理依然未变,更多的士人被杀、被禁。
值得一提的是,两次党锢事件,处于旋涡最中心的天子反而成了最被动最无助的存在,甚至随时都可能被其中一方给吞没。
缺乏安全感的两任皇帝均选择了支持相对安全一点的宦党。
的确,与动辄可能废立皇帝的外戚士族相比,宦党对皇权的依赖性更大,由此更多时候还是会顾忌到皇帝的利益。
当然,这不能成为放任宦党专权的理由。
事实上,刘宏早有将以奴欺主的宦党清除掉的计划,但清除宦党不代表废除宦官。
皇帝终究需要帮手才能将皇权落到实处,而宦官就是天然的一股助力,是皇权真正的羽翼,但必须得保证他们是听话的奴婢,而不是会朝主人呲牙的狗。
只是作为上位者,他的心思和谋划是不会、也不能向大臣们全盘透露的。
这些朝臣即使再清正再忠诚,他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立场,要求铲除宦官就是这种立场的体现。
刘宏不会幼稚到将之单纯看作是对他的效忠。
刘宏着重提及宦官亦是功臣,也是在潜意识层面向这些大臣释放一个信号,他这个皇帝是有判断力和评判标准的,不会因为宠信或倚重谁而被左右。
这样他就把决策权和话语的主导权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里,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运用。
果然他的这番话说出之后,大臣们或多或少表露出了一些复杂的神情。
大臣们欲言又止,最终刘陶不得不问,“以陛下之意,此条该如何处置?”
刘宏道:“朕方才已经说了,论罪需要证据。不仅对宦官如此,对朝廷重臣、地方官吏甚至平民百姓亦如此。
第(2/3)页